第四百七十五章 上了一课(2 / 2)

加入书签

不过也不是所有的官窑都象很多人相象的那么高质量,特别是在经济情况不好,社会动荡,政局不稳定的时代,官窑的品质也就下降了。一般说来,清代后期的官窑瓷器质量很多时候都不是太高,这一时期品质好的官窑瓷器相对就更为难得。

而且官窑也是有等级的,皇帝、太上皇、太后、皇后所用的瓷器等级就高,一般质量控制的也就更严格,品质一般比较好。而嫔妃已经其他宫廷人员使用的等级就低些,质量相对的也差些。而一些特别为皇帝欣赏所生产的瓷器,等级就更高,可以说是当时工艺所能达到的极限。

清代康熙、雍正和乾隆不仅选派官员到御窑厂监督窑务,亲自过问官窑瓷器的制作,还常常直接下令烧造某些品种的瓷器,像这样皇帝直接要求的瓷器,当然品质是最好的。比如乾隆六年,乾隆还因为烧造的上等瓷器釉色不佳,远逊雍正瓷器而让怡亲王写信去训斥当时的陶督办唐英。

大部分质量不符合宫廷要求的瓷器,如果是有严重窑伤或者损坏等严重毛病的,一般都是就地销毁,不允许流传到民间。而一般的小毛病或者是因为釉色釉水不够好而淘汰的,按照督陶官唐英在乾隆八年的“请定次色瓷器变价之例以杜民窑冒滥折”中所说的,在雍正六年以前都是“随散贮厂署,听人匠使用,破损遗失,致烧成之器皿与原造之坯胎,所有数目俱无从查核”。

也就是说那些次品基本上都是存储在御窑厂的库房里,任由御窑厂的工匠和差人使用的,以至于破损和遗失的瓷器没有办法统计。而自雍正七年开始,遂“将此次色脚货,按件酌估价值造成黄册,于每年大运之时一并呈进交贮内府。

有可以变价者,即在京变价,可有供赏赐者,即留备赏用”,到乾隆八年初“总属如此办理”。也就是说自雍正七年开始,一些釉色不好的淘汰官窑在运送到京师后,被皇帝赏赐给了官员或者变卖出售了。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