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帝,但大明已经没了第92节(2 / 2)

加入书签

济尔哈朗迅速意识到,这就是所谓的“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他或许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懂这个道理,明朝末期,军中虽然庸碌之辈乃至于废物饭桶比比皆是,但如李明忠这种传统意义上的“贤能之将”也不是没有过,济尔哈朗当初跟随努尔哈赤和皇太极征战时也碰到过,对于如何对付这种人物,他还是知道的。

“王爷,您这招真是厉害!以壕沟掘进,那明军火炮就难以伤到壕沟内的我军将士,等咱们大军通过壕沟运送到城下,就能直接攻城,中途就不必收到那大炮威吓杀伤!”

耿继茂半是恭维,半是真心佩服的在旁赞道

济尔哈朗却没有心情自夸,只是似有些回忆地淡淡回应道

“这明军主将是个人物,试探了这三天能看出,这城防布置得密不透风,倒是让本王想起当年,熊廷弼还在督抚辽东时的光景了。”

说实话,明末沦落到这个份上,崇祯抱怨“皆诸臣误我”实在有甩锅之嫌,明末不是没有能臣。比如熊廷弼,身为一方督抚大员,恪尽职守,不拉帮结派,安抚士卒,善待百姓,精于防务,有胆量、懂军事,刚正不阿,一度把摇摇欲坠的辽东局势扭转,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

弃尸东市,传首九边

他犯了什么罪?败仗不是他打的,主要责任人王化贞却逃过一劫,直到崇祯年间才被算账杀了,相反,他在辽东一力主张不要冒进,要重视经营防线,为后来几十年的辽东防线奠定基础。他称不上两袖清风,但比起当时同等地位的那些个文官、阉人所作所为,简直不值一提。

他唯一的错误就是同时得罪了东林党和阉党,还不讨皇帝欢心,最后只能作为政治斗争牺牲品。

即使在崇祯年间,能臣能将,崇祯一共十七年,换了十九任,几个月就要废一个,莫非这十九个人个个大奸大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