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2 / 2)

加入书签

已经提出过焚书的建议。

韩非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也知道这一点,故此他在《韩非子·和氏》里写道: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

秦国长期奉行的是法家的路线,“焚书”这项政策,也自有其思想的渊源。

至于法家与儒家以外的人——

诸子百家之中,除了对孔子及儒家稍稍抱有些许的同情以外,他们还在担忧自己的学说。

虽说“焚书”后面跟着的是“坑儒”。

但是,会不会跟他们也有关系呢?比如焚书所焚的,非惟儒家一家之言?

墨家巨子隐隐有些担忧。

纵横家、阴阳家,隐隐有些担忧。

庄子漫无目的地行于山中,虽然看见了天幕之上的异象,眼中却也看见了枝叶盛茂的大树。

伐木之人,停在树的旁边。

然而却并不砍伐这棵树。

问之则说:“无所可用。”

——没什么用处啊。

庄子感慨:“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这棵树,凭借着它的不成材而可以终享天年。而他庄周,将会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庄子一边行走,一边施施然看向天幕。

“一龙一蛇,与时俱化,

而无肯专为。”

“一上一下,以和为量,

浮游乎万物之祖。”

【据考证,“焚书”应是可靠的史实,其史料来源于《奏事》。《汉书·艺文志》里,春秋类有“《奏事》二十篇”,班固自注为:“秦时大臣奏事,及石刻名山文也。”】

【因此《奏事》这部书,乃是有关秦王朝的可靠的官方史料。它是一部纪录秦王朝大臣奏事与名山刻石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