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 / 2)
南北朝时期,吴均,《山中杂诗》。
再看那块石板,剔除“黄、目、戈、令、则、戈、山”七个字,正是这首诗!
想到这一层,心里无比畅快,我暗骂一句:“月公公,您老人家为了保护自己的千年老尸,居然整出这么一出儿?真难为您大学就没及格过的古汉语文学了。”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心理暗示,偏偏最能隐藏所要表达的意思。
有个关于文字的段子——
“三点水一个来,念什么?”
“涞(i,二声)。”
“那三点水一个去,念什么?”
百分之九十的人会脱口而出:“去!”
其实,明明是“法律”的“法”。
这首《山中杂诗》,虽不是很有名,按照顺序念下来,就算没有读过,也能五字一顿,抑扬顿挫出一首诗。再说,百度搜索功能这么强大,随便一搜索,立刻能整得明明白白。
偏偏每隔几个字,多出与这首诗不相干的字,打破了惯有的阅读习惯、固性思维,反倒成了最难破译的文字密码。
而开启墓门的密码,自然藏在“黄、目、戈、令、则、戈、山”里。只要找对顺序,逐一摁下,墓门不开那就只能是年久失修、机关损坏、造墓人偷工减料了。
想通这一层,我更是觉得自己愚不可及。这七个字,明明是简体字,我读了这么多遍,居然没有发现这一点。
脑子是个好东西,可惜我确实没有。
我试着摁下“黄”字,果然陷进石板两三厘米,又顺手摁了“令”字,纹丝不动。
看来,确实需要按照正确顺序摁下,才能开启墓门。我没敢再乱摁,且不说七个字排列组合的数目无异于天文数字,古代墓葬机关更是精妙,一旦摁错了,很有可能造成“机关尽毁,墓门永闭”。 <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