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2 / 2)

加入书签

“向左怎么样?我感觉右边那条路有些上坡,估计是通往另一个入口的出路了。左边这条是下坡路,应该是通往更深处的矿洞了。”我看了看两条路,觉得强子的判断是正确。便和强子沿着左边的通道向下前进。走着走着,沿途的岔路也越来越多起来。不过其中相当多的岔路并不深,往往都是通往某个矿点的通路。强子一路标记。而我也拿出了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一路绘制起了我们行进的路线。画着画着,我发现我和强子似乎正沿着一条螺旋形路线向下方的矿坑深处延伸。而且坑道内岩石裸露部分的周围还分布这许多椭圆形的石坑。

强子对于凤凰山矿洞螺旋形向下的分布方式颇为诧异。他解释说,这种形制的古代矿道在我国似乎颇为少见。而那些椭圆形的石坑他倒认为十分常见了。

“这些石坑是烧爆采掘法留下的痕迹了!”强子进一步解释道:“古代和现在不一样了,没有合金类的金属工具更不要说钻头这些了,光靠铁质甚至是青铜工具很难把矿石从从这些岩石上剥下来的。所以很多时候会采用热胀冷缩的原理来采集矿石。先用火烧这些岩石,然后把冷水泼上去,让岩石快速冷却。造成岩石龟裂之后,再用工具剥离矿石。你看上面的那个方形的洞口,应该就是为了排放燃烧后的浓烟而特别开凿的烟道了。”

“原来如此,当初李冰父子开凿都江堰的宝瓶口还有汉尼拔通过阿尔卑斯山的时候也都使用过这个方法了!古代人真是聪明啊……”听了强子的讲解,我一边望了望位于坑道上方的那个两尺左右见方的长方形烟道进口赞叹着。同时也不禁对古代劳动者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佩。

我因此连忙又拿出相机,将这些古代劳动者遗留下的工作痕迹也都拍摄了下来。拍完了,我拿出矿泉水和强子坐下休息,商量着是否还要继续前进的问题。

“我们走了有快一公里了吧?”我拿着笔记本,估算着我们在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