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电门房(1732-1735)(2 / 2)

加入书签

中国的民乐则没有所谓真正的定音,通常是于表演前花旦吊嗓时,看当下能唱多高,胡琴乐手或伴奏乐手就定空弦的相对多高(当然在乐器能有应有效果的程度内)。历代官方则用铜铸的钟来定音,通常也称作黄钟,此名亦为一音名并有基准的意谓。

但由于每一新朝代为显示当朝之新气象,往往每一代都毁掉之前一代的钟,而重新作一定音。是以并没有什么是一定要是什么音,重要的是相对音程是对的。

以上几个论点在于,音高是被制定出来,甚且每个时代不同,是以没有人是理所当然天生就能猜到这时代用什么样的音准,而有绝对音感。

前面所言,绝对音感之“绝对”常被人误解也是在于音感并非绝对。

人们经常把声波和光波进行类比,听觉和视觉相当,有些时候看橘色会觉得有点偏红,有时觉得有点带黄,但你还是认为它基本上是“橘”色,因为在“橘的大致范围”里。

音高本身亦然,一个有绝对音感的人,并不会因为听到441hz就认为是走音的a。也有人误以为有绝对音感者听非建立于a440hz(假设其相对音程是ok,但基音是于半音之间),会很痛苦。

其实并没有这回事。于音乐中,重要的是“相对”音高,而非绝对。听者最多只是于一开始有些知觉,随后问题并不大。这样的例子也曾于ozart的故事中提到,如有一回ozart告知其他人,他们的弦乐器略于半音和半音之间。ozart并没有因略低或略高于基准音而显得痛苦。

事实上于乐器中也不可能有“绝对”这回事,因我们大多数的乐器其一并不幅合自然泛音系统,而是平均律,其二是乐器本身于每一个八度也因其制作、乐器状况、故意的调律(如钢琴故意调成较宽广的高低音域)而不会有绝对的情形,但它们都是在相对上合、非走音的范围里。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