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初识华山派母女(1 / 2)
杨家将是北宋初年着名的军事家族,其保家卫国故事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天下,故事主要描绘的是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的事迹。除了杨家男卷,还有畲太君、杨排凤、穆桂英、柴郡主等众多女将也都很有名气。在中国,不知道杨家将故事的人可以说很少,这是因为杨家将故事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已经非常深入人心。
随着时代的推移,千百年来,有关杨家将的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从口头讲述,到小说传奇,再到戏剧舞台,说演弹唱,层出不穷,深入浅出地广为传播,可以说达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程度,无论城市和乡村,都成了人民群众喜文乐道的话题。
进入民国,杨家将的故事戏仍久盛不衰。民国初年的时候,梅兰芳在上海演出了《穆柯寨》,在北平与谭鑫培联手演出了《四郎探母》,一时间轰动京、沪。戏曲班社无论走到哪里,常常把杨家将剧目作为「打炮戏」和「压轴戏」,有「文包武杨走天下,到哪儿都能挣钱花。」的行语,历来他们都把杨家将戏和包公戏一样看得很重。
除了广为熟知的一些戏目,杨家将还有一出小众剧目《辕门斩子》,说的是六郎杨延昭在儿子杨宗宝被穆桂英打败并招亲后,要斩杀杨宗保的故事。这个剧目的戏剧性很强,观众爱看,演员爱演,剧场效果也很好。但是,也有些人认为,杨延昭作为领兵元帅,实在窝囊,辕门前又在「儿媳」的威胁下释放了儿子杨宗保,实在有损杨家将两代忠烈和三关元帅的英雄形象。
于是人们开始主动编写新版的《辕门斩子》,删去了有损杨延昭形象的一些情节,而着重写他十分赞赏穆桂英的阵前勇勐和武艺超群,认为她是一位难得的将才。思贤若渴,便周密谋划了一个「斩子」之计,诱使穆桂英下山,从而捐弃前嫌,共御敌邦……
杨家将的戏曲本就很吸引人了,再通过秦腔的唱法和表现手段,真是别有一番
Loading...
内容未加载完成,请尝试【刷新网页】or【设置-关闭小说模式】or【设置-关闭广告屏蔽】~
推荐使用【UC浏览器】or【火狐浏览器】or【百度极速版】打开并收藏网址!
↑返回顶部↑ 章节报错(免登录)